搜索
搜索
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

研究生教育

-- GRADUATE --

全部分类
浏览量:
1000

吕建军

益诺思生物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零售价
0.0
市场价
0.0
浏览量:
1000
产品编号
数量
-
+
库存:
0
所属分类
返回列表
1
产品描述
参数

个人简介:

  吕建军,男,1970年9月19日出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主任药师,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至2008年在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CFDA)药品审评专家及GLP检查员、ICHS1(R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工作组成员、CNAS良好实验室规范技术专家及检查员、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中国药事》杂志编委,《药物分析杂志》、《军事医学》、《中国新药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目前主要从事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学评价工作,已完成近200项急性、亚急性、慢性安全性试验,组织交叉反应试验60余项,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80余项,并建立多种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新技术和新方法,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获授权专利1项。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0余项。参编专著2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1篇发表在PNAS(影响因子9.423)杂志上。曾获美国SCBA杰出贡献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6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等荣誉奖项10余项。

研究方向: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毒性病理学评价

指导专业:药学

  对家族性热性惊厥相关基因以及儿童失神癫痫易感基因进行了连锁及关联分析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在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从事分子病理学博士后研究期间,国际上首次在斑马鱼中通过逆转录病毒插入致突变、基因捕获和转座子技术等方法建立了原癌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验证新方法。2008年回国后作为特殊引进人才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工作,承担或参与多项科技部课题,建立了多种非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单抗类药物及基于抗体类药物组织交叉反应技术平台、体外致癌性试验新模型的构建、转基因小鼠C57-Ras及P53+/-基因敲除大鼠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进行致癌物致癌机制研究、疫苗类药物体外神经毒性评价技术和模型、细胞治疗产品的成瘤性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还对马兜铃酸潜在致肝癌风险的量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马兜铃酸致肝脏肿瘤的动物模型和诊断标准。

代表性论文:

  [1] Qu Z*, Lyu J* (*joint first authorship), Liu Y, Wang X, Lin Z, Yang Y, Zhang D, Geng X, Li B. Tissue cross-reactivity studies of CPGJ701 in humans, cynomolgus monkeys and Sprague-Dawley ra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in vivo toxicity. Ann Transl Med(SCI影响因子3.297), 2020; 8(6): 325. doi: 10.21037/atm.2020.02.106.

  [2] 吕建军,李耀庭,周舒雅,范昌发,曾雪贞,李保文,汪巨峰,黄芝瑛,李波,预测遗传毒性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分类器的建立及验证,中国药学杂志(核心期刊),2016; 51(20): 1753-1764.

  [3] 吕建军,李耀庭,周舒雅,范昌发,曾雪贞,李保文,汪巨峰,黄芝瑛,李波,建立原代小鼠肝细胞体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分析杂志(核心期刊),2016; 36(10): 1785-1797.

  [4] Terri Ni*, Jianjun Lu* (*joint first authorship), Meiying Zhu, Lisette A. Maddison,

  Kelli L. Boyd, Lindsey Huskey, Bensheng Ju, Daniel Hesselson, Tao P. Zhong,

  Patrick S. Page-McCaw, Didier Y. Stainier, and Wenbiao Chen. Conditional control

  of gene function by an invertible gene trap in zebrafish [J]. PNAS(SCI影响因子

  9.423), 2012; 109(38): 15389-15394.

  [5] Emily J. Boniface*, Jianjun Lu* (*joint first authorship), Tristan Victoroff, et al. FlEx-based transgenic reporter lines for visualization of Cre and Flp activity in live Zebrafish[J]. Genesis(SCI影响因子2.165), 2009; 47(7): 484-491.

  [6] Jianjun Lu, Hong Pan, Yucai Chen, et al. Mutation screen of the gene encoding GABRB3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J]. Am J Med Genet A(SCI影响因子2.082), 2003; 123A: 197-200.

  [7] Yucai Chen, Jianjun Lu, Hong Pa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variation of CACNA1H and 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 [J]. Ann Neurol(SCI影响因子9.638), 2003; 54: 239-243.

 其他科研科研成果(专利等):

  [1]《检测儿童失神癫痫主效基因CACNA1H突变基因的方法及CACNA1H突变基因》 CN03102037.2 发明 公开

  [2]《一种表型高度一致的恶性淋巴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CN201711320608.2 发明 公开

  [3] 《感染动物的假型MERS-CoV病毒、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201810900762.5发明 公开

  [4]《人DPP4基因敲入的小鼠模型、其产生方法和用途》 CN201810900761.0 发明 公开

获奖及荣誉:

  [1] 2019年化学品安全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升级和OECD导则转化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19年主译译著《毒理病理学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荣获2018年度中国出版

  协会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引进版

优秀图书奖;

  [3] 2016年荣获中检院安评所科技评优壹等奖;

  [4] 2016年荣获中检院科技评优三等奖;

  [5] 2014年用于临床前药物致癌性评价的遗传修饰动物模型建立及其应用荣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证书号:2014-3-011)。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上一个
下一个

其他导师

 于力
于力
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
 王雷
王雷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彭灿
彭灿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龙华丽
龙华丽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
 侯晋军
侯晋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雷敏
雷敏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婉莹
吴婉莹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管咏梅
管咏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丽华
陈丽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LOGO

地址:江苏省海门市临江新区
电话:
0513-82197221 传真:0513-82197221
邮件:chenjieli93@sina.com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44087号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南通